为提升博士生招生生源质量,推进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本着公平、公开、公正和有利于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原则,根据公司相关工作要求,特制定公司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2025版),本方案自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开始执行。
一、组织机构
(一)招生委员会
组长:公司经理
组员:公司党委书记、公司主管副经理、公司学位分委员会代表、博士生导师代表
职责:全面负责公司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制定申请考核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确定拟录取名单。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按规定开展本公司招生信息公开和相关解释工作,受理考生申诉并进行核查、处理及答复。
(二)申请考核专家组
组成:不少于5位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1名,申请考核专家无亲属报考当年博士研究生,无本人指导的硕士生报考当年博士研究生。
职责:按照公司申请考核实施方案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评议,确定进入复试考核的考生名单。
(三)综合面试组
组成:由不少于5名本学科博士生导师组成;
职责:对考生的外国语水平、专业基础知识、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并按考核结果排序。
(四)申请考核监督组
组长:公司纪委书记
组员:公司纪委委员
职责:对公司招生复试录取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重点督查复试考核程序的规范性,不干预具体业务工作。调查处理公司招生录取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上报公司研究生招生委员会。
二、基本原则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积极服务国家发展需求;
(二)进一步完善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公平公正的工作机制,树立科学的人才选拔理念;
(三)进一步加大学部、公司在研究生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的考查;
(四)以人为本,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三、申请条件及类型
(一)考生须符合公司当年博士生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
(二)专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在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有特殊学术专长及突出学术成果,或在工程领域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三)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1.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425分及以上;
2.托福成绩75分及以上;
3.雅思成绩6.0及以上;
4.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
5.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员工第二发表英文SCI论文;
6.其他具有同等水平的英语证明,由公司申请考核专家组评议认定。
(四)无不良诚信记录。
(五)不同类型考生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生(以下简称“直博生”)
(1)获得所在高校推荐免试资格的理工科相关专业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2)MK体育官网“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本博贯通制员工;
(3)申请时间:推荐免试研究生接收阶段。
2.硕博连读生
(1)已取得学士学位的本校理工科相关专业在学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全日制研究生(不含延期);
(2)提前完成硕士课程学习并且成绩优秀,学位课加权平均不低于75分;
(3)申请时间:硕士入学后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
3.普通招考
应届硕士毕业生(以下简称“应届生”)
(1)相关理工科专业全日制应届硕士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学位;
(2)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进入论文创作或已完成硕士毕业论文(无考试不及格学位课);
(3)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研究生第二)发表过 1篇及以上与申请专业相关的SCI、EI或CSSCI论文;
(4)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员工第二)身份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至少1项;
应届硕士毕业生申请条件除必须符合第(1)(2)外,(3)(4)满足任一条件即可。
申请时间:硕士入学后的第六学期。
已获硕士学位人员(以下简称“往届生”)
(1)作为负责人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2)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持证)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持证)1项;
(3)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研究生第二)在EI、SCI或CSSCI检索源期刊发表至少1篇与申请学科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4)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员工第二)身份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至少1项;
(5)参与出版1部与申请学科相关的高水平学术专著。
已获硕士学位人员申请条件满足上述任意1条即可。
定向考生的录取比例限定在公司总招生指标的5%以内。
申请时间:每年秋季招生。
4.往届生申请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满足下列任一条即可:
(1)主持国家、省、部(委)、市级科研项目(含航天科技集团内部等军工企业立项项目)1项;
(2)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持证)1项或省、部(委)、市级科技成果(含航天科技集团内部获奖及相关行业奖)二等奖及以上(持证)1项;
(3)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员工第二)在SCI或EI检索(含期刊、会议)发表1篇与申请学科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或申请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1项(排名第一);
(4)参与出版与申请学科相关的高水平学术专著1部。
5.其他要求
(1)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人员(含海外高水平大学毕业生)不满足以上申请条件但获得其他同等高水平成果的,由公司申请考核专家组评议认定,并报公司招生委员会集体审议确定;
(2)申请者必须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学术不端及违法违纪记录;
(3)申请者必须符合公司博士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
(4)报考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研究生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需满足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
四、申请材料
(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一式两份;
(2)两份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正高以上职称专家签名推荐信;
(3)硕博连读申请表、硕士研究生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仅硕博连读考生提供);
(4)学士学位证书、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生须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海外学位获得者还应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5)身份证复印件;
(6)员工证复印件(仅在校生提供);
(7)成绩单原件(复印件须加盖教务或档案部门公章,直博生和硕博连续员工需要提供本科和硕士成绩单;其他考生提供硕士成绩单);
(8)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9)研究成果证明(如发表论文(全文及检索证明)、专利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承担或实质参与过的科研项目证明等)
(10)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应届生、往届生提供);
(11)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直博生/硕博连读/公开招考应届生)、本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在线验证报告》(硕博连读/公开招考)、硕士《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在线验证报告》(公开招考已获得学位考生);
(12)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不少于5000字);
以上材料作为《申请考核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的附件,按编号顺序统一装订。(所有申请材料均须为A4纸打印,材料不符合要求者一律退回)。
注意:同等学力考生还须提供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全文(附刊物原件)或获奖证书,并提供报考导师的认定意见;现役军人报考须持有军队同意报考证明;未就业考生须提供社保未缴纳证明,已离职考生须提交离职证明和社保停缴证明。
五、报名、考核及录取程序
申请考核制主要包括:个人申请、资格审查、复试考核、录取公示等内容。
(一)个人申请和资格审查
1.考生网上报名
申请者在网上报名前,应仔细阅读公司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和博士生招生简章,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并按规定如实填写和提交报名信息,可申请专业以当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2.提交材料
申请者应按照公司研招办要求进行网报并将申请材料提交至公司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具体提交方式以当年公司官网通知为准。
3.资格审查
公司组织初审,主要审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及相关支撑材料的形式完整性。初审通过者需按要求提交报名材料原件及成果证明(涉密材料须经脱密处理)。所有申请材料必须真实有效,一经发现作伪并核实,将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取消学籍,且5年内不再接受其报考。
(二)复试考核
复试考核包括成果审核评议和综合面试。
1.成果审核评议
公司申请考核专家小组对考生提交的各类成果材料进行审核评议,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审核专家小组通过考生的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考生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对其作出评价结论,得出材料评议成绩,确定进入复试考核的考生名单。
2.综合面试考核
综合面试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简介、英语水平、研究水平和能力介绍、攻读博士学位计划等。由综合面试小组专家对考生进行考核,考试全程录音录像,考生完成考核后需当场确认对考核过程有无异议。
3.录取及公示
(1)公司审核专家组根据考生复试综合成绩,分类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按双向选择原则确定导师后报公司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审批、公示。
(2)对于通过复试的考生,如因导师名额限制需要更换导师的,请考生提前联系导师落实接收意向。
(3)拟录取考生学习年限、毕业就业、缴纳学费政策及奖、助学金政策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4)录取为定向在职的博士生,必须征得定向单位同意,考生需与公司签订定向协议,其人事、工资、社会保险等关系不转入公司,在校期间不享受国家奖助学金等,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5)录取为非定向的博士生,人事档案等关系须转入公司,毕业后双向选择工作。
(6)录取名单报公司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审批、公示。
六、信息公开
申请考核工作时间安排均通过公司网站发布,欢迎广大师生监督。
公司网站:sast.xidian.edu.cn
招生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29-81891034转602
联系邮箱:zhangruixi@xidian.edu.cn